走过古城800年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为不负这大好的春光,小编加入了时下最流行的行走大军的行列。这一走便爱上了走路这件事,放慢脚步感受吹面不寒的三月风,仿佛从车水马龙、生活琐事中抽离了出来,远处是夕阳映衬下的古城轮廓,脚下是诉说着古城沧桑的“弹格路”。手机确实是个好东西,随手就将我刹那间的感动保留了下来,于是便想着与大家分享这条回家路上的景致,诉说古城800年风雨沧桑的历程。
起点———博乐路———沙霞路———南大街———北大街———终点
嘉定紫藤园
公园始建于1997年9月,1999年5月对外开放,2000年4月22日举办开园仪式。为纪念嘉定区与日本冈山县和气町开展友好交往十周年建立友好关系五周年而建。公园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园内共有优良紫藤100余株,品种各异,花朵硕大,花色鲜艳,有紫、红、粉红、鹅黄、洁白等各色。每年四月下旬,园内紫花串串、芳香诱人,让人寻味无穷。
汇龙潭公园
汇龙潭公园位于嘉定镇街道南首,南临沙霞路,西与孔庙毗邻,东靠博乐路,北与嘉定宾馆相对峙。公园因汇龙潭而得名。“潭”于明代万历十六年(1588)开凿,自北向南有五条河流汇集而成,应奎山坐落潭中,绿水环抱,宛如一颗明珠,自古有五龙抢珠之称,汇龙潭因此而得名。1928年,嘉定县通俗教育馆将汇龙潭、应奎山、魁星阁、龙门一带和孔庙辟建为奎山公园,这便是汇龙潭公园的前身,也是嘉定最早的公园。现已成为嘉定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汇龙秋月
临流绰楔 影嵯峨,练水如龙汇作波。
明月如珠珠是月,空潭衔影占秋多。
这首诗写的便是汇龙潭。
嘉定孔庙
嘉定孔庙,又名学宫,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有“吴中第一”的美誉。古代地方府、州、县的学校都设在孔庙内,嘉定孔庙在古代也是嘉定县学所在地。嘉定素称“教化之邦”,孔庙则是“教化嘉定”的源头。
一路沿着南大街由南往北走,路的右侧便是孔庙,正对孔庙大门的“仰高坊”巍然屹立,“仰高”语出《论语·子罕》中“仰之弥高”,赞扬孔子的学问博大精深。沿着石栏坐落着姿态各异的72尊石狮子则是孔子三千弟子中72贤人的象征。自2008年起,嘉定孔庙每年举办孔子文化节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展示人文嘉定。
法华塔
嘉定法华塔,又名金沙塔,位于嘉定州桥老街。始建于宋代开禧年间,此后,明代万历年间,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及民国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修缮。据说,当年为激励本地读书人奋发进取,考取功名,有人便提议在横沥与练祁河交汇处的街上建塔,取名法华,希望人们能得到佛一样的智慧。建塔之后,嘉定读书人果然“科名鹊起”。自此宝塔被看作嘉定文风之所赖。虽说是传说,但到明清之际,嘉定科第蝉联、名人辈出却是事实。
登龙桥
登龙桥,跨练祁河,由嘉定知县王选在南宋淳佑五年(1245)始建,由于它在原来的县衙前面,元代嘉定县升为州,州桥因此得名。
州桥老街
嘉定州桥,系嘉定之根。自1218年建县为县治中心至今,八百年未移,是嘉定历史文化的发祥地。在这千步之内,汇聚了宋、元、明、清历代古塔、石街、老桥、旧庙、名园等古迹,人文浩荡,底蕴深厚。
沿着老街,迈着惬意、悠闲的步伐,在含苞的花红中,在缠绵的细雨中,在抽芽的柳丝中,感受已无处不在的春意,品味老街古城散发出的独特魅力,慰藉如今的我们已无处寻觅的乡愁。
(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