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觅痕》品读之“白鹤古寺银南翔”
上一期,小编已为大家推送“《嘉定觅痕》品读之‘练川故里嘉定镇’”一文,不知是否勾起嘉定镇筒子们的美好回忆。这次,小编继续为大家介绍南翔镇的过往历史,请随我一起细细品读吧。
白鹤南翔
南翔位于嘉定县东南部,形成与寺庙有关。南宋龚明之的《中吴纪闻》和南宋范成大的《吴郡志》均载有:“因名寺曰南翔,寺之西有村曰白鹤。”故后来的“白鹤南翔寺”应是村名与寺名两者合一而得。明清时期的南翔进入到经济发展期,棉花被广泛种植,因棉花色如白银,加之贸易时银两量大,“银”南翔的盛名也就不胫而走了。鉴于南翔镇的商业地位,清康熙十年赈灾于此设立南翔厂,南翔镇的政治和经济地位随之提升,宣统元年称为南翔乡,民国十七年称为槎南市。
槎浦桥韵
南翔古称“槎溪”,因境内有上、中、下三条槎浦。南翔亦是水乡,河道纵横,旧时有石桥七十座,是名副其实的“桥乡”。位于南翔镇“十字港”水面上的桥梁,有太平桥、隆兴桥与吉利桥。建造较晚的桥有:泰康桥、金黄桥、仙槎桥、德泽桥等。有“嘉定第一桥”美誉的天恩桥,位于南翔镇西,横跨横沥河,为三孔石拱桥。
镇貌交通
南翔是嘉定县南境的大邑,后因倭寇侵犯,南面的部分市镇遭到破坏,居民逐渐向东移并形成了一个聚落,俗称“小南翔”。南翔镇的铁路交通起步较早,清光绪三十四年沪宁铁路通车后,南翔设立火车站。南翔的水路交通始于清末,为嘉定黄承炳创办的通济轮船局。
商贸大镇
元明之际,南翔便以商业繁茂闻名四周,不少徽商挟资金白银数十万两,纷纷侨寓于此,从事商贸买卖。上世纪南翔著名的商号有:以经营食品为主,兼营杂货的“大昌成”;由徽商胡子才创办的专营丝织品、丝线的协记绸布店;南翔人李春鹤创设的仁心堂药店等。南翔镇还以独具风味的食品工艺闻名于世,其中尤以“南翔四宝”闻名,即郁金香酒、南翔小笼馒头、罗汉菜和肥羊大面。上海首富郁泰峰曾回到南翔经商,南翔郁家开设的郁森盛是当时号称八大家之一的大船行,促进了南翔镇的经济繁荣。
钟灵毓秀
南翔镇人杰地灵,代有名人,明、清两代就有贡生34人、举人35人、进士23人。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有明万历进士张恒、明末的王圻、明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李流芳、清道光年间的秀才程庭鹭等。在近现代历史中,南翔镇也涌现出不少杰出人物。如南翔著名的教育家、藏书家王培孙,居住在镇南市梢的巾帼英雄陈君起,以及当代著名画家陆俨少等等。
历史遗产
南翔以寺兴镇,南翔的经济、文化与寺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南翔镇盛行佛教,旧存寺庙三十余座,其中南翔寺、大德寺和万安寺为南翔镇三大古寺。南翔镇的砖塔是上海古塔中的老寿星,原建在白鹤南翔寺山门内两侧,为南翔古镇最古老的地面文物。
南翔的园林、名宅数量较多,明、清时期,南翔的私家园林一度多达28处,其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南翔古猗园,它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明代书画家李流芳在南翔北市横沥东面选址,规划建园,取名檀园,2011年重建,建成后的檀园,与南翔寺及老街相映得彰,成为国内外游人驻足的景点。鉴于其悠久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浓郁的人文气息,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地位。1991年,南翔镇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为首批“上海历史文化名镇”之一。2012年1月1日,南翔老街成功创评国家AAAA级旅游区,南翔镇也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镇。
说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对南翔有了新的认识呢?其实,南翔的故事还有很多,在《嘉定觅痕》一书中有详细记载,此书由嘉定区档案馆与章丽椿老师共同编著,有兴趣的童鞋不妨来档案馆细细品读吧。
(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