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于光远同志生平陈列展 —— 年轻的约定

日期:2016-11-30


下面请跟随我走近嘉定区档案馆“于光远同志生平陈列展”。

走进展厅,有一张微微泛黄的大合照并没有淹没在照片墙上,照片上那群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青年们尤为引人注目,它是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班合影。


清华大学物理系同班十个毕业生的合影,前排右一为于光远,后排左一为钱三强,前排右二是后来成为钱三强夫人的何泽慧


这张照片的主人于光远在青年时代一度想成为一个物理学家。1934年,他通过吴有训教授的考试,破例成为清华大学物理系三年级的插班生,无疑显示了他在物理学方面的出众才能。这一年,他19岁。他的同班同学——钱三强、王大珩、何泽慧等人后来都成为享誉中外的物理学家。于光远的研究课题是当时号称“世界上只有不超过3个人懂的‘广义相对论’”。1935年,导师周培源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讲学,将于光远的相对论论文交给爱因斯坦,这篇本科生的论文,爱因斯坦竟然给予了指导意见。导师周培源希望他尽快修改,然后在物理学报上发表。也就是在这时,一二·九运动爆发,满怀一腔爱国热血的于光远成了最积极的学生运动参与者。他主动放弃了与钱三强竞争报考约里奥·居里(居里夫人的女婿)研究生的机会,决心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因而也彻底放弃了成为物理学家的梦想。

“当我知道同班同学钱三强也准备应约里奥·居里招收研究生的考试时,我真高兴极了。他使我有了一个不去报考的借口。我对大家说,我不想和同班同学争这个名额。”于光远在《青少年于光远》一书中曾写道。

不久,考试成绩揭晓,钱三强真的被录取了。出国前,钱三强要于光远在他的纪念册上写一段话,于光远写道:“我现在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斗争,目的是建立一个民主的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革命成功之后要进行建设,你出国深造,回来之后就可以为这样的国家服务,到那时候我们还会合作。”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自此,两位好友各奔东西,却是为了共同的理想——报效祖国。


于光远


1937年,于光远加入中国共产党,奔赴延安,毅然投身于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曾任理论教育处副处长、科学处处长等职。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有“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之誉。1975年至1979年底,在邓小平直接领导下的国务院政治研究室担任负责人之一,是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的起草者之一。他是中国当代体制改革中思想理论界的重要代表人物,并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决策,许多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理论问题都是由他率先或较早提出的。


8bad004b106841458492dda6909cc4a0.jpg

钱三强


1937年,钱三强留学法国,在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获博士学位。1948年回国后,他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计划局局长,二机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作为原子能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科技计划的制定者,对中国原子能事业、“两弹一星”计划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于光远同志生平陈列展正在嘉定区档案馆展出,欢迎大家前往参观。地址:嘉定区墅沟路2003号 预约电话:69989059

(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