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档案馆征集到 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券
近日,热心市民仇女士将珍藏了近半个世纪的9张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券无偿赠予嘉定区档案馆收藏。外汇兑换券是我国在特定历史时期发行的、含有外汇价值的有价凭证,是改革开放初期面向世界的一张张“货币名片”。
本次征集到的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券包含2张五十元和7张十元面值兑换券,保存完好,边齿锐利,图案清晰饱满、鲜亮如初。外汇兑换券同人民币一样,体现了当时中国印钞的最高水平。纸张采用特种纸,水印与防伪标清晰可见,这版兑换券的设计是首次在货币上采用郭沫若题写的“中国银行”。1979年版的五十元券以紫红色为主色调,正面印有桂林象鼻山,十元券上印有长江三峡,以蓝色为主色调。外汇兑换券整体设计美观,体现了实用和艺术价值的结合,也作为“国家名片”,展现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外汇兑换券的发行和流通,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来华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同胞越来越多,流入的外币也日益增加。而当时外汇储备短缺、物资紧俏,为加强外汇管理,适应中外交流需要,1980年4月1日,国务院授权当时国内唯一一家外汇专业银行——中国银行独家发行外汇兑换券,外籍人士入境后需将所持外币兑换成外汇券后,持券在涉外宾馆、友谊商店等指定场所消费。在指定商店,能使用外汇券买到当时人民币无法买到的洋酒、洋烟、家电、手表等限量供应的商品。除了来华外国人和海外侨胞,在当时,一部分外企中国雇员的工资也以外汇券形式支付。在发行后期,一些国内居民也可以通过海外亲友获得外汇券,出入指定商店购物。
外汇兑换券先后发行两版,1979年版共有一角、五角、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7种面额,1988年又发行了新版的五十元、一百元面额兑换券。1980年4月至1991年,中国银行累计兑出外汇券约470亿元。1993年,国家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1994年1月1日起停止发行外汇券,我国实现汇率并轨,逐步开放外汇市场。1995年1月1日外汇券停止流通,由中国银行逐步收回,完成了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计划经济体制下,外汇券在限制国内外币流通、便利外汇分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人民币的主权货币地位,在外汇短缺时期为国家积累了宝贵的外汇财富。
本次征集进馆的外汇兑换券,作为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独特物证,远超其物质价值,成为连接国家金融史和个体生活的记忆纽带,具有重要的档案价值。
每一份档案都是时代的见证,承载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集体记忆。为进一步加大档案资料征集力度,嘉定区档案馆长期开展档案史料征集,如您的身边还留存有记录珍贵历史的信函、日记、书报、字画、音像,或是记录时代变迁的票券、证件等,嘉定区档案馆诚挚欢迎您和身边亲友提供线索指引,积极捐赠档案资料,让历史照见未来,书写永不褪色的城市记忆。
联系部门:嘉定区档案馆征集编研科
联系电话:021-69989059
联 系 人:王老师
征集邮箱:kidmike@163.com
联系地址:嘉定区嘉戬公路 116 号
邮政编码: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