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够办”到“更好办” ——嘉定区档案馆总结交流民生档案服务工作
1月10日下午,嘉定区档案馆召开区民生档案全市通办工作座谈会。区档案馆副馆长韩琦出席会议并讲话,区婚姻登记处及各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会上,接待利用科负责同志汇报2023年民生档案全市通办工作开展情况及2024年工作计划。与会人员围绕民生档案利用服务,就各类民生档案查阅利用途径、服务利用方式、利用情况开展经验交流,就邻里中心和政务服务点的利用服务、委托查档、随申办APP线上查档、民生档案系统等方面问题开展讨论,探索建立更规范、更高效的利用方式,切实增强档案为民实效。
韩琦指出,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档案事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对于大家提出的建议将融入主题教育检视整改,作为巩固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措施。一是要加强沟通交流,提升服务质量,围绕民生档案业务及工作难点,加强馆社联动,多去各基层服务受理点走访调研,体验查档全流程并与窗口工作人员及查档群众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实现民生档案从“能够办”到“更好办”的转变。二是要增强服务意识,树立良好形象,把微笑服务、热情服务贯穿到工作中,善于从服务对象的角度思考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今年区档案馆将拓展民生档案种类,并及时更新已纳入“全市通办”的民生档案,使档案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三要提高政治站位,守好安全底线,充分认识档案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时刻紧绷档案安全之弦,探索建立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民生档案利用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为群众提供优质全面的档案服务。
2011年起,嘉定区档案馆开发网上查询服务平台,在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实行“就地查档、跨馆出证、馆社联动、全区通办”;目前,民生档案“全市通办”受理窗口覆盖全市市、区两级档案馆和所有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长三角异地查档”受理范围涵盖三省一市国家综合档案馆。2023年全年,接待窗口共接待线上线下查档者共12993人次。其中远程服务平台受理7733人(次),其中跨馆(含长三角)受理申请261人(次),市民云555人次,邮寄128份。远程查档占全部查档量的 60%。接听各类咨询服务类电话3768人次,处理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49人(次)。接收、整理主动政府信息公开1423条。区档案馆民生档案“全市通办”业务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一网通办”的便民举措渗透到了查档窗口的方方面面。一是“婚姻登记档案”与“独生子女证档案”两个事项列入“线上人工帮办”清单,新增“在线人工客服”功能;二是政务服务“啄木鸟”平台正式上线,科室所有成员及分管领导接入政务微信平台,及时响应各类情况。三是查档窗口设置建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并制定相关制度,建立线上线下“办不成事”反映、帮办、整改闭环联动机制。四是取消居委会、村委会出具相关证明信息,为基层减负落到实处。调阅“1951年土地证存根”档案取消居村出具证明材料,由窗口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居村委或有关部门进行信息确认。
2024年,嘉定区档案馆将持续推动民生档案的门类拓展和数据增量,深化“异地查档、便民服务”的具体举措,更多嵌入家门口政务服务站、邻里中心等服务终端,使人民享受到更有质量、更有温度的档案服务。
与会人员参观了于光远生平陈列室、对外服务大厅、方志阅览室、嘉定典藏展等,全方位体验了互联互通、便捷高效的查档服务和丰富多彩的馆藏档案资源。
(范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