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方志书 > 地方史料

《嘉定年鉴2021》速览之概貌篇

日期:2022-01-10


【位置、面积与地形、河道】 嘉定区位于上海市西北部,其中心位置在东经121°26′、北纬31°39′。东与宝山、普陀两区接壤;西与江苏省昆山市毗连;南襟吴淞江,与闵行、长宁、青浦三区相望;北依浏河,与江苏省太仓市为邻。总面积463.16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积11090.7公顷。全境地势平坦,东北略高,西南稍低。市、区级河道蕰藻浜、练祁河、娄塘河横卧东西,向东流经宝山区直通长江和黄浦江;盐铁塘、横沥、新槎浦(罗蕰河)纵贯南北,与吴淞江、浏河相连。全区地表水资源17987.7万立方米,水面率8.45%。河道总长1800余公里。                                      

【气候】2020年,嘉定区的气候特点为: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偏多,日照时数正常。年平均气温17.7℃,比历年平均(1981—2010年30年平均,下同)高1.3℃,属于气温偏高年份,9月、10月和12月与常年持平,7月比常年偏低,其余月份比常年偏高,其中1月、2月、3月、5月、8月和11月比常年偏高2℃以上。年极端最高气温37.0℃(8月20日),出现20个高温日(≥35℃),其中7月2天、8月17天、9月1天;8月9—21日,连续13天出现高温。年极端最低气温-6.9℃(12月31日)。2019年初霜日为12月3日,2020年终霜日为2月18日。总降水量1513.8毫米,比常年多373.8毫米,偏多33%。降水日135天,比常年多8.4天。汛期(6—9月)降水量1039.9毫米,比常年偏多438.4毫米,多73%。降水量偏多月份为1月、6月和7月,分别多106%、75%和119%;偏少月份为4月、5月、10月和12月,分别偏少175%、51%、23%和57%。暴雨以上5天,出现在6—9月,其中6月2天,7月、8月和9月各1天。最大日降水量118.5毫米(7月6日)。总日照时数1779.6小时,与常年持平,其中1月、5—7月偏少,2—4月、8月和10月偏多。

主要灾害天气:1.梅雨:6月9日入梅,较常年偏早8天;7月21日出梅,较常年偏晚11天;梅雨期42天,较常年偏多19天[自1961年有记录起,2020年梅雨天数仅次于1996年和1999年(均为43天)]。梅雨量大,至7月20日20时,梅雨量582.4毫米,是常年梅雨量的2.76倍。梅雨期暴雨多。梅雨期暴雨及以上日数达3天,为1999年后最多。2.台风:8月4—5日,受第四号台风“黑格比”影响,全区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嘉定镇雨量115.3毫米,上海国际赛车场雨量102.5毫米,嘉定气象观测站雨量92.8毫米,小时最大雨量出现在嘉定镇(5日8—9时,雨量33.1毫米)。极大风出现在马陆镇,风速19.4米每秒(8级)。3.寒潮:受强冷空气影响,12月29—31日,出现强寒潮,伴有大风和雨雪冰冻天气;29日傍晚,全区普遍出现7—8级大风,嘉定气象观测站最大风力19.4米/秒(8级);29日上半夜出现降雪,累计雪量2.3毫米,地面无积雪。12月29日夜间到12月31日中午,气温维持在冰点以下(低温冰冻天气维持时间37小时),过程最低气温零下6.9℃。2020年属于气象灾害一般的年份。

2020年嘉定区主要气象要素情况表

项 目

2020年

气象记录

年平均气温

17.7℃

16.4℃(1981—2010年均值)

极端最高气温

37.0℃

40.5℃

极端最高气温出现日

8月20日

2013年8月7日

极端最低气温

-6.9℃

-10.0℃

极端最低气温出现日

12月31日

1967年1月16日

年总降水量

1513.8毫米

1140.0毫米(1981—2010年均值)

年降水日数(≥0.1毫米)

135天

127天(1981—2010年均值)

年日照时数

1779.6小时

1779.8小时(1981—2010年均值)

单日最大降水量

118.5毫米

 

354.5毫米

降水量最大日

7月6日

1977年8月22日

 

【建置区划】 嘉定区前身为嘉定县。嘉定有“疁城”“练川”“三侬之地”等别称。秦代属会稽郡娄县,隋唐时属苏州昆山县。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日(1218年1月7日),析两浙西路平江府昆山县东境的临江、平乐、安亭、醋塘、春申五乡置嘉定县,以年号为名,设治于练祁市(今嘉定老城区中心)。嘉定十一年八月,上述五乡依次易名为依仁、循义、服礼、乐智、守信。建县以后几易隶属,曾隶苏州府、太仓州,境域亦屡有变动。1958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准嘉定县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管辖。1992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嘉定县,设立嘉定区,以原嘉定县行政区域为嘉定区行政区域。1993年4月撤县建区工作完成。2020年末,全区辖安亭、马陆、南翔、江桥、徐行、外冈、华亭7个镇和嘉定镇、新成路、真新3个街道,以及嘉定工业区和菊园新区。下设231个居委会、143个村委会(设1764个村民小组)。

【人口】2020年末,嘉定区登记常住户口居民260408户673785人,比上年增加8242户15981人。其中城镇(非农业)人口572534人,占总人口的84.97%,上升0.4个百分点。全年出生婴儿3968人(其中男婴2062人,女婴1906人),出生率5.96‰。死亡5682人,死亡率8.53‰。人口自然增长率-2.57‰。男女性别比为100.93∶10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55人。登记常住户口居民平均期望寿命 84.59岁(其中男性82.84 岁,女性 86.78岁)。年末,全区登记来沪人员1147363人,比上年上升15.57%。其中办理居住登记46222人,办理居住证195823人,未办证录入信息784209人。                  

                                        历史人事·旅游名胜

【知名人物与历史事件】 嘉定区素称人文奥区,古贤今秀,代不乏人。自宋元而明清,龚宗元、杨滋、朱鹤、徐学谟、李流芳、孙元化、王鸣盛、钱大昕等,或以政绩驰誉,或以骁勇善战著称,或以治学有成名世,或以书画竹刻取胜。民国以降,吴宗濂、周湘、徐鼎康、王培孙、吴蕴初、廖世功、杨卫玉、张昌绍、陆瘦燕、廖世承、秦汾、童世亨、陈邦典、顾维钧、胡厥文、陆俨少、于光远、钱其琛等皆为名垂史册的人物。著名历史事件有:明代嘉靖年间全县抗击倭寇侵袭,一无名童子舍身救城;清初,清兵三屠嘉定,侯峒曾、黄淳耀率众抗清,视死如归;清咸丰年间,以徐耀为首的嘉定罗汉党联合青浦天地会、上海小刀会揭竿起义,“扫除贪官污吏”;民国17年(1928年)春,中共嘉定县委领导境内西乡千余名农民举行“五抗”(抗租、抗债、抗粮、抗捐、抗税)武装暴动;抗日战争时期,以吕炳奎为首的外冈游击队,坚持抗日武装斗争。

【旅游名胜】  嘉定区水秀地灵,名胜众多。遗存的古迹大都集中在嘉定镇街道和南翔镇。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定,嘉定镇、南翔镇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嘉定城中的法华塔、州桥皆创建于宋代,是当年县治练祁市的中心。今其周围小桥流水、民居街巷犹不失古镇风韵。嘉定孔庙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20年),殿堂门庑,高壮华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庙东侧当湖书院乃沪上仅存的清代书院建筑。与孔庙一水之隔的汇龙潭公园是境内最早的公园,古迹众多。东城的秋霞圃系蜚声江南的古典园林,由明代龚、沈、金三氏的私家园林及城隍庙合并而成。城内还有为清兵三屠嘉定时以身殉节的侯峒曾、黄淳耀两志士而立的侯黄纪念碑、“叶池”碑和“陶庵留碧”碑。环城河周长6.5公里,泛舟其上,可环游嘉定城,观赏两岸紫藤园、古城墙以及绿化带、凉亭、建筑小品等景致。南翔镇上一对东西对峙的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已历经千年,其外观挺秀,结构精巧,为国内罕见;镇东的古猗园亦为声名远播的明代园林。民国17年(1928年)建成、以种植名种树木为主的黄氏种植园(俗称黄家花园)坐落在江桥镇境内。建设中的嘉定新城,绿树成荫,河汊纵横,“上海最美图书馆”嘉定区图书馆、远香湖、“紫气东来”公园等景点星罗棋布。现代农业观光区有马陆葡萄主题公园、安亭银杏园、华亭人家、嘉定工业区沥江果园、外冈蜡梅园等。2003年后,上海大众工业游、上海国际赛车场成为都市旅游新亮点。2006年,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上海汽车博物馆建成开馆,上海汽车会展中心竣工开业,毛桥村被列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007年,嘉定竹刻博物馆开馆。2008年,外冈游击队纪念馆开馆。2013年,韩天衡美术馆和嘉定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新馆开馆。2014 年,中国字砖陈列馆、雅昌(上海)艺术中心艺术馆、上海翥云艺术博物馆等一批民间艺术馆相继开馆。2017年,嘉北郊野公园一期、菊园百果园建成开放。2018年,嘉定环城河步道工程完工。2020年,举办嘉定旅游节,围绕“嗨,人文”“嗨,美食”“嗨,自然”“嗨,好物”“嗨,优惠”五大板块,推出10项主题特色活动及街镇子活动45场,吸引30余万人次参与。华亭镇联一村获评农业农村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嘉定新城“紫气东来”公园获2020ASLA(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 城市设计荣誉奖。至年末,全区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7个,全年接待游客65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000万元。其中嘉定州桥、古猗园、南翔老街、汽车博览公园和上海国际赛车场5个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华亭人家·毛桥村和宏泰园2个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至年末,全区星级饭店有883间客房1368张床位,客房全年入住率41.7%。国家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658万人次,区内旅行社组团23.4万人次。            

          

基础设施·环境建设

【交通】 嘉定区政府驻地离上海市中心30余公里,距浦东国际机场75 公里,距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上海火车站均为25公里左右。有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沪苏通铁路过境。2020年,沪苏通铁路一期工程开通运营,安亭西站同步启用。境内有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13号线运营。其中11号线(嘉定段)全年进出站乘客729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7.4%;13号线(嘉定段)进出站乘客3130万人次,下降21%。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陈翔公路站启用,公共换乘(P+R)停车场建成,配置泊位218个。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嘉定段)具备列车上线条件。公路交通形成网络,主要公路有G15(沈海高速)公路、G2(京沪高速)公路、S6(沪翔高速)公路、G1503(上海绕城高速)公路、沪嘉城市快速路(原沪嘉高速公路)、沪宜公路(属204国道)、曹安公路(属312国道)和嘉安公路、宝安公路、嘉松北路、宝钱公路、浏翔公路、嘉闵高架路等。有公交线路119条,区内通公交道路总长697.7公里。其中嘉定公交公司营运84条(其中跨区线路11条,区域内线路73条),营运车辆864辆。有区域性出租车额度820辆,实际运营车辆399辆,载客231.07万辆次。嘉定长途客运站新增始发(配载)长途班线6条,累计核定线路160条,其中始发24条、配载136条。全年省际客运量11.07万人次(不含太嘉线)。

【邮政、电信和信息化】 2020年,嘉定区有邮政支局13个、邮政所15个、营业部10个。有投递线路228条,单程总长6065公里。其中机动车投递线路24条,单程总长866公里;摩托车投递线路10条,单程总长421公里;电动车投递线路194条,单程总长4778公里;专职开箱邮路2条,单程总长15公里;转趟邮路4条,单程总长180公里。设信箱(筒)85个、自动柜员机(ATM)7台、存取款一体机(CRS)37台、存折存取款机14台、存折取款机1台、智能柜员机(ITM)35台。1989年,嘉定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县电话自动化。1994年,实现全区电话交换程控化和传输数字光缆化。1997年,全面建成区镇电视会议网络,建成“上海热线”站点“今日嘉定”互联网站。1998年,建成电话区并增设“嘉定之窗”和“新联网络”网站。1999年,建成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和ATM宽带网。2001年建成区行政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开通“上海嘉定”政府网站。2003年,实现全区宽带光纤全覆盖。2007年,“嘉定新城·无线城市”建设启动。2016年,嘉定智慧政务云计算中心揭牌成立,嘉定政府门户网站群同期上线。2019年,嘉定区大数据中心揭牌。2020年,上海嘉定电信局有固定电话用户41.48万户、宽带用户39.69万户、移动语音用户94.32万户、IPTV用户3.71万户、4K智能用户24.81万户。“城市光网” 覆盖用户79万户,在用用户43.74万户;累计建有“平安城市”监控点8333个。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嘉定分公司移动通信用户总量逾150万户,家庭宽带覆盖用户50万户;有移动营业网点16个,4G/5G网络站点近5000个。嘉定区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区、镇、村三级光纤网络全覆盖,接入单元2386个,接入用户25027个。区智慧政务办公平台用户17113人,日均在线办公6050人。区行政服务中心(大数据中心)有计算机资源(vCPU)4068个、内存10T、存储空间348T,基础资源平均使用率83%。嘉定区域影像中心部署搭建全国首个独立组网(SA)的5G医学影像领域商用试点,探索开展大数据应用、5G、人工智能(AI)融合技术在医疗场景下的应用和实践。完成嘉定区中心医院5G专网和5G边缘计算平台部署,通过影像诊断服务器,实现区中心医院与区看守所医疗服务点的影像数据互通。                              

【电力、燃气和供排水】 石洞口电厂和华东电网保证嘉定区生产和生活用电。2020年,嘉定供电公司售电103.58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4.22%。其中“大工业”用电56.6亿千瓦时,占总用电量的54.64%;“非工业”用电和“普遍工业”用电26.67亿千瓦时,占25.74%;农业用电0.33亿千瓦时,占0.32%;“居民生活照明”用电19.34亿千瓦时,占18.67%;“非居民照明”用电0.65亿千瓦时,占0.63%。实现售电收入62.01亿元。“西气东输”天然气满足嘉定区生产和生活用气的需要。1997年,全区民用燃料实现全气化。2004 年,安亭镇部分居民在上海地区率先用上天然气。2008年,境内燃气用户全部使用天然气。2020年,全区天然气用量31656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量10687万立方米;用户478472户,其中家庭用户459151户。液化气供应21028吨,其中家庭用量7900吨;用户25.15万户,其中家庭用户24.93万户。1997年建成的墅沟引水工程使以长江为水源的自来水供应范围覆盖区境大部,饮用水水质得以显著改善。2017年,嘉定原水完善工程建成通水,陈行水库每日向嘉定供应62万吨长江水,全区自来水原水全部由陈行水库供应。2020年, 全区有水厂9家,其中区水厂4家、镇水厂5家,供水管道长度2238公里;综合生产能力62万吨/日,供水总量19212.5万吨;售水总量15873.3万吨,其中工业用水5804.6万吨、非工业用水2529万吨、生活用水7539.7万吨;自来水供应人口55.6万人,年人均用水13.56万升。嘉定区成功创建水利部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上海大众嘉定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处理污水6169万立方米,上海安亭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处理污水3971万立方米,上海嘉定新城(北区)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处理污水3479万立方米,上海嘉定南翔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处理污水949万立方米。核发排水许可证646张,城镇污水处理率98%。

【生态环境建设】 2020年,嘉定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空气优良324天,比上年增加19天;优良率88.5%,上升4.7个百分点;无重污染及以上天气。PM2.5浓度平均值32微克/立方米,下降13.5%。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超标率6.3%,下降1.4个百分点。国考断面达到国家考核要求,水质类别较上年提升一个类别。市考断面达标率100%,上升5.6个百分点。华亭应急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水质类别与上年持平。在63个监测点定期监测水源水、出厂水、二次供水、管网末梢水等,合格率100%。安亭污水厂三期(土建10万吨/日,设备5万吨/日)开工建设。完成污水管网建设3.2公里,截污纳管29家。完成大众嘉定污水厂污泥干化项目二期、大众嘉定污水厂通沟污泥站(60吨/日)建设,启动安亭通沟污泥站项目建设。实施《嘉定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450个居民区试点推行物业保洁员“一岗双责”制度;提标改造垃圾箱房1702个,配置“洗手、破袋、除臭”三件套便民投放设施;117个小区细化调整“一小区一方案”,试行增设“周末及节假日”投放时段。163条路段实施“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分类上门收集”。9月4日,嘉定区残渣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竣工验收。全区绿化覆盖面积1736.8公顷,增长4.7%,绿化覆盖率38.5%。年末,有纳入市级公园名录的公园30个,增加6个,总面积183.9公顷。有公园绿地面积818.7公顷,增长8.8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平方米,增加1.5平方米。                          

经济、社会发展

【农业、农村】  2020年,嘉定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8亿元,其中种植业6.65亿元、林业0.48亿元、牧业0.56亿元、渔业0.27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0.93亿元。种植水稻4975.94公顷,总产4.19万吨。常年菜田面积1310.37公顷,蔬菜上市10.41万吨。生猪出栏5425头,上市家禽2.95万羽、鲜蛋537.1吨,牛奶产量4508.78吨,淡水水产品总产量1177吨。实现农副产品产值8.1亿元,农副产品商品率91.3%。葡萄、桃、梨、柑橘是四大主栽林果,其中葡萄是支柱林果。林果种植总面积737.89公顷,比上年减少34.12公顷。其中葡萄种植589.06公顷,占水果种植总面积的79.83%;桃种植86.63公顷,梨25.89公顷,柑橘10.07公顷,猕猴桃10.4公顷,其他各类小品种水果15.84公顷。林果总产12897.7吨,其中葡萄总产11091.1吨,桃1078.4吨,梨278.1吨,柑橘279.9吨。实现林果总产值18389.3万元。实施“绿色田园”工程,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发展绿色农业、规模农业、品牌农业、科技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和生态循环生产模式。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4056千瓦,投入农机购置补贴1320.29万元,新购置农机具391台(套)。稻秸秆机械化还田4929公顷,稻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率100%,无秸秆焚烧现象。全区村级可支配收入总额1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村均可支配收入1230.87万元,增长1.86%;村人均可支配收入6316元,增长3.35%。实施“美丽家园”工程,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徐行镇伏虎村、曹王村,华亭镇双塘村、联三村成功创建为年度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华亭镇联一村完成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验收。

 【工业、建筑业】  2020年,嘉定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5341.7亿元,同比下降7.7%。其中区属工业产值2726.4亿元,下降3.8%。实现工业利润450亿元,下降13%;上缴工业税收294.3亿元,下降26.6%。特强汽车产业实现产值3676.1亿元,下降9.9%。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227.7亿元,增长4.2%。“四大新兴产业”(集成电路及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智能制造及机器人)实现产值545.8亿元,增长3.1%。属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323371元/人,下降0.85%。工业产品销售率99.9%,下降0.3个百分点。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7.2%,上升0.1个百分点。1185家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728.85亿元,下降3.85%;消耗能源折合标准煤110.42万吨,下降7.1%;万元产值能耗0.04吨标准煤,下降3.37%。228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106.1亿元,下降2.1%。其中技术改造投资项目193个,占全部工业投资项目数的84.65%;完成工业投资95.78亿,增长4.3%,占工业投资总额的90.3%。建筑业产值142.13亿元,下降0.31%;竣工产值86.46亿元,下降12.3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17.5万平方米,下降8.59%。其中年内新开工面积358.91万平方米,增长4.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34.92万平方米,下降18.17%。年末有建筑业从业人员30063人,上升42.23%。

【商品贸易】 2020年,嘉定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7159.7亿元,同比下降6.7%;其中属地商品销售总额5065.8亿元,增长6.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3亿元,增长2.2%。从行业类别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454.1亿元,增长3.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8.9亿元,下降15.5%。从商品用途看,“吃、穿、用、烧”4类商品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4.3亿元、67亿元、1197.2亿元、44.5亿元,分别增长2.8%、6.0%、2.8%和下降17.1%。

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2403.8亿元,增长16.5%。电子商务零售额988.4元,增长12.9%。南翔印象城MEGA开业,总面积34万平方米,为上海单体量最大的纯商业购物中心。纳入统计的16个商业综合体和2条商业街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6.4亿元,下降2.1%。至年末,有商品交易市场79个,总成交额331.8亿元。其中消费品市场70个,总成交额281.53亿元;生产资料市场9个,总成交额50.27亿元。

【科技】 1958年,嘉定城厢镇被列为上海市卫星城镇。1960年,城厢镇被确定为上海市发展新兴科学技术基地之一。之后,中央或市属的原子核、硅酸盐、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激光等科研单位,相继新建或迁入嘉定,嘉定遂有“科学卫星城”称谓。2015年5月,中共上海市委十届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确定嘉定区为市郊唯一的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嘉定区拥有“十一所二中心二基地”的国家级科研院所集聚规模(十一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核工业第八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空间电子设备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一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二中心:中国科学院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嘉定先进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二基地:中科院上海分院产业化基地、中电科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汇聚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等7所高校和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等科技基础设施,形成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基础软件和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研优势。2020年,嘉定区推进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打造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创新技术策源地、创新要素集散地、创新成果转化地”。召开“嘉定·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地合作会议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中科院上海分院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行动(嘉定)揭牌。举办第三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长三角感存算一体化联盟成立,长三角感存算一体化合作协议、长三角“科技+产业”合作项目签约。推荐123家企业申报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26家企业被列入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比上年增长21.81%;区市级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总数253家次。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为18957件、14131件。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02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25.5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倍。有区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32个、社区书苑13个、社区科普大学13所,举办科普活动1451场次。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创建为上海市科普基地。

【教育】 嘉定区是教育部实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燎原计划示范区和“构建督导评估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验区及社区教育实验区、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国家实验区。1994年被评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区。1998年被列为全国10个素质教育区县之一。2016年,嘉定区发布《嘉定区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工作,以“两圈四区”(“两圈”指中科优质教育圈、新城核心教育圈,“四区”指南翔学区、江桥学区、安亭学区、南苑学区)布局全区教育资源。2017年,启动中科·实验教育集团、新城教育集团、疁城教育集团和安亭学区、南苑学区建设,初步形成嘉定“两圈四区”教育生态布局,嘉定区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区”。2018年,将华亭镇、徐行镇、外冈镇、真新街道等街镇的学校纳入学区或集团,形成4个学区和6个教育集团,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全覆盖。2020年,开办幼儿园5所,其中公办园4所(同济大学附属嘉定幼儿园、嘉定新城实验幼儿园崇教路分园、安亭新镇第一幼儿园、汇源路幼儿园),民办二级园1所(维冠幼儿园)。至年末,嘉定区有幼儿园105所,其中公办园67所、民办园38所(含民办三级园20所)。3—6岁在园幼儿42466人,户籍幼儿入园率99.9%。有小学44所,有1393个教学班55340名小学生。其中公办小学36所,民办随迁子女小学8所。有中学45所,其中初级中学22所(含民办学校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含民办学校4所)、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学校2所、高级中学8所;有998个教学班3.51万名中学生,其中高中生8058人。全区小学入学新生13390人,比上年增长5.8%;初中入学新生8125人,增长3.7%。有中职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成人教育学校13所、驻嘉高校7所。高中阶段录取率99.27%。春、秋季高考,普通高校录取2150人,应届生高考录取率97.69%;应届高中毕业生高考本科上线1803人,上线率91.2%,嘉定一中、交大附中嘉定分校本科上线率均为100%,嘉定二中本科上线率97%。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培训105万人次。

【文化、广播和电视】  2020年,嘉定区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区级文物保护点133处。有区级博物馆、区级文化馆、广播频率和电视台频道各1个。完成第十批嘉定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区级评定。新增醋大蒜制作技艺、陈氏推拿疗法、葫芦烙画、面塑、传统插花、陶瓷制作技艺、绵拳、玉雕器皿技艺8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16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至年底,全区有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定竹刻、徐行草编工艺、上海道教音乐、南翔小笼馒头制作技艺)以及9项市级、36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博物馆接待游客21.6万人次;陆俨少艺术院举办展览活动18次,吸引参观者4.3万人次;韩天衡美术馆举办展览活动11次,吸引参观者5.2万人次。有25个影剧院163个影厅23880个座位,放映电影16.53万场次,观影150万人次。有区级和街镇级图书馆14个,藏书336.7万册,流通134万人次,外借151万册次。有区、镇文化馆(站)13个,举办区级重大文化活动17次,参与活动21万人次,创作群文作品426个,获市级及以上奖项79个。全区举办公共文化活动9500场次,参与市民84.7万人次。放映农村数字电影6 232场,观众22万人次。至年底,“上海嘉定”手机应用软件(APP)总下载量168.3万人,占全区人口的106.5%,总注册用户数20.5万人。全区广播电视电缆长度722.11公里、光缆长度1426.29公里。区广播频率平均每天播音时间15小时15分钟,其中转播中央台节目、上海台节目各2小时,播出自办节目9小时。全区有线电视用户41.2万户,全年购买电视放映时间1960小时,区广播电视台制作电视节目时长728小时。

     

【体育】  嘉定先后承办过马拉松、竞走、柔道等国际性单项比赛和乒乓、围棋、象棋、武术、足球等全国性单项比赛。2004年9月始,F1世界锦标赛中国大奖赛在新落成的上海国际赛车场举行。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滚球比赛在嘉定举行,60个国家和地区的教练员、运动员莅临嘉定参赛。2020年,全区有体育场馆3座、游泳池52个、社区公共运动场160个、标准足球场108个。承办市级及以上赛事68项,2.6万余人次参与;举办区级赛事55项,8.7万人次参与;指导委办局和街镇举办赛事、活动675项,7.7万人次参与。在全市首推“线上赛事”“居家健身”栏目,开发“全嘉云动”小程序,打造全民健身服务新模式。 8—11月,举办“活力嘉定 全嘉来赛——嘉定区第二届市民运动会”,设置“全嘉竞赛、全嘉活动、全嘉健康、全嘉云动、长三角联动”五大版块,报名代表团135个,线上线下吸引28.7万人次参与,比上届市民运动会增加20万人次。1月4日, 上海市民体育公园一期(足球公园)开园。3月11日,翔立方体育服务综合体获评国家体育总局评定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

【卫生】 嘉定区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初级卫生保健合作中心和“中国健康城市项目”试点区,是全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达标先进区。2016年,嘉定区入选首批38个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市名单,嘉定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开。2017年,嘉定区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签署“瑞金北院—嘉定区医疗联合体”协议,嘉定区第一个区域医联体成立。2018年,“仁济—嘉定医联体”“东肝—嘉定医联体”签约成立。2020年,嘉定区派出9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设置14个集中隔离点,派出1500余名医务人员全天24小时参与隔离点管控、机场转运工作;区内6家公立医院、3家社会办医学检验实验室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完成样本检测21万份;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15424人。累计确诊本地病例9例,2月14日后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年内,孟超肿瘤医院、江桥医院、安亭医院新院启用,启动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院区和区公共卫生综合大楼建设。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试运营,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示范装置投入运营;瑞金医院北院整建制并入瑞金医院,与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结联为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推进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嘉定医联体,瑞金医院—嘉定医联体等区域医联体组建。全区卫生系统有预防、医疗、救护等单位32家,其中市级医院2家、区级医院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妇幼保健院和牙防所各1家、其他卫生单位9家;有病床7144张,职工1548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237人、注册护士4980人。有村卫生室34个、卫生服务站94个。财政拨款卫生经费17.95亿元。有民办医疗机构109个,比上年减少9个。医疗机构诊疗1031.64万人次,下降16.55%;出院12.63万人次,增长5.07%;实施手术9.76万人次,下降4.92%;病床使用率77.01%,周转率95.91%。为48.68万名居民提供“1+1+1”(居民可选择所在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名家庭医生、选择1家区级医疗机构、按照居民自身健康需求与就医习惯选择1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签约)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服务。区医疗急救中心完成外冈、安亭北、马陆南急救分站建设;接听来电76210次,增长2.4%;院前急救出车3.78万辆次,下降1.52%;院前急救35234人次,下降1.82%;平均反应时间11.61分钟。

【社会保障】 2020年,嘉定区有养老机构25家、社区长者照护之家7家,养老床位9734张,床位总量占户籍老年人口的4.2%。有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73家,职工4757人。其中残疾职工1513人,占职工总数的31.8%。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9.03亿元,利润总额2.77亿元;残疾职工人均收入3.55万元,100%参加社保。至年末,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参保62.36万人,退休18.4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0.42万人,退休1.77万人;征地养老3.32万人。全区涉保总人数86.34万人,其中缴费人数62.78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促进就业专项资金6.48亿元。向征地养老人员支付养老金11.68亿元。接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居民1527户2370人,接受城乡低保救助居民1527户2370人,发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957.25万元。有重残无业人员1821人,发放补助资金3334.98万元。区医疗保险事务中心制作医保就医记录册7.6万本、医保卡2.48万张,登记1551人次;受理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转入1093人次,办结1008人次;转出5121人次,办结4670人次;医保报销窗口结算1.82万人次,结算金额6941.7万元。发放帮困粮油供应券2934张、帮困粮油供应卡3万余张。有支内退休(职)回沪定居人员14032人,增加1245人。发放支内退休(职)回沪定居人员帮困补助6125万元,增长22.02%。举办“蓝天下的至爱”第二十六届“一口募捐”活动,募集善款2204.8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