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方志书 > 地方史料

解读《南翔镇志》▏古猗园历史文化(下)

日期:2018-11-08


解读《南翔镇志》▏古猗园历史文化(下)

1957 年,南翔镇集资5807 元修缮古猗园,3 月开工,当年10 月1 日竣工开放。1958 年上海市园林管理处拨款13 万元,对古猗园进行较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园界向西、南两面扩展,全园面积增至5.84 公顷。园四周围起了竹篱笆,把原城隍庙的一对石狮子移至北大门;在竹枝山南部开挖新河,架九曲桥,桥中建湖心亭;桥东筑曲廊连接临湖的新建茶室;挖河的土堆成南山和熊山;园南辟大草坪和儿童乐园;重建浮筠阁、白鹤亭、鸢飞鱼跃轩,并移植大雪松、广玉兰、水杉、紫藤等一批乔灌木。1959 年10 月1 日重新对公众开放,当年迁入云翔寺旧物,有唐代经幢一对,宋代石塔一座;在南厅陈列陈少芸珍藏的战国剑、诸葛鼓等一批文物,王鸣一捐赠百年重瓣大红牡丹一株植于五曲长廊北;名流书画家贺天健、刘海粟、沈尹默、王个簃、朱屺瞻、唐云、程十发等莅园行书作画,增添古色古香特色。1963 年公园面积达到7.8 公顷。

f266d1e8dbaa42b2bb031e387ccd2f5e.Jpeg

湖心亭

“文化大革命”期间,市级文物唐经幢的佛像、经文遭受破坏,具有明代风格的亭、榭、楹联被毁。1967 年1 月起,将园名改为南翔公园。1973 年起陆续修复,修建鸢飞鱼跃轩、白鹤亭、浮筠阁、小松岗、南亭,翻建了象征民族气节的缺角亭。

1977 年,恢复古猗园的园名,上海市建委将古猗园列为旅游点,先后两次投资建设,重点建设松鹤园的松鹤轩、假山、瀑布、河池,将宋代普同塔迁置荷花池中。1981 年整修南大门,并将北大门的石狮子移至于此。1982 年在南大门新建仿砖雕照壁,壁前雕有南翔镇得名传说的图案。同年重建逸野堂,于1983 年建成,匾额由书画名家唐云题字。为了恢复明清建筑风格,1983 年根据清沈元禄《古猗园记》改建北大门,筑幽赏亭。1985~1987 年将熊山改建为龟山,并向东扩建2.2 公顷建青清园,广植绿竹,新建荷风竹露亭、君子堂,将南市区火神庙打唱台迁至青清园内,全园面积达到9.13 公顷,在恢复明代园林特色的基础上形成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6 个景区。1995 年投资197 万元,改造茶室、曲香廊、梅花厅、围墙、地坪,新建职工休息室、办公室。1996 年将古猗园南出入口调整到古猗园西南侧,设置牌楼、门庭,建造古猗园路围墙及商业房;2005 年将花圃改造为盆景园;2008~2010年实施上海古猗园改扩建工程,扩建1.51 公顷,新建改建游览建筑1751 平方米,新增调整绿化面积18046 平方米,将南出入口调整至原古猗园南门位置,将原有的6 个景区调整为4个景区,分别为猗园经典、花香仙苑、曲溪鹤影、幽篁烟月景区。至2011 年,古猗园勘界面积为9.2 公顷,游览景区面积为8.68 公顷。其中,景点建筑占地面积0.81 公顷,绿化面积4.94 公顷,水体面积1.77 公顷,其余为道路及附属设施面积。

49b0f58e238e4d5997c49b872795a1b5.Jpeg

青清园

 

                                  来源:《南翔镇志(1988~2011)》

文字摘录,图片整理:王诗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