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方志书 > 地方史料

解读《南翔镇志》▏重建云翔寺

日期:2018-03-02


解读《南翔镇志》▏重建云翔寺

 

0113434113bb4b228220388955371851.Png

云翔寺重建落成庆典

云翔寺,初名南翔院、南翔禅院,亦称南翔禅寺、白鹤南翔寺。唐开成(836~840)年间,唐文宗李昂赐额“南翔寺”。南宋端平(1234~1236)年间,宋理宗赵盷命丞相郑清之再次题匾赐之。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清圣祖御赐“云翔寺”额而名。

1d1be3d444f94bdc9c7615bcc404b206.Png

相传云翔寺建于南朝梁代天监年间,元代起更有传说建于天监四年(505)的。但据咸通、乾符年间所建的尊胜陀罗尼经幢题刻和成书于唐末至宋初的苏州地区今存最早地方志《吴地志·后集》,该寺建于唐开成四年(839),由行齐禅师置院开山。云翔寺位于南翔集镇之西北部,东靠横沥、南临走马塘、西濒钓浦、北倚师姑浜。在绵延迄今1100多年的历史中,屡遭劫难,但屡废屡兴,遇劫不灭。清咸丰、同治(1860~1862)之交的太平军东征之役,寺随镇几至尽毁。1937年抗战爆发,残殿再遭战火,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仅地藏殿尚存一僧,所见惟断墙残壁和仆倒在地的经幢而已。

776917ea0da54a308d01db234f4b4d3b.Png

重建云翔寺

鉴于云翔寺的历史影响及其对南翔镇社会发展的意义,1998年11月1日,南翔镇人民政府正式提出恢复、重建云翔寺。12月14日,1993年设立的大德念佛堂更名为云翔寺,并于次年1月迁入云翔寺旧址。1998年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下旬,相继成立上海云翔禅寺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和筹建管理委员会,上海云翔禅寺筹建修复委员会,1999年11月更名上海云翔寺修复委员会具体负责重建工作。2000年2月选定寺址,确定从原云翔寺中轴线西移约60米,按南临人民街,东与解放街、西与南华路、北与德华路各相距20米的地块内,骑中轴线布置重建。该地块南北长125米,东西宽80米,占地面积1公顷。是年5月,《云翔禅寺迁建工程项目建议书》得到上海市计划委员会审核批准,确定“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自选定寺址起,即着手动迁、设计等诸方面的工作。新寺设计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承担,由该院特聘香港著名仿古建筑专家俞宗翘为设计顾问。设计方案经过多次论证,并经有关方面审核作最后确定。

945f9150a******37968fa998157f412b.Png

第一期工程于2000年8月28日大雄宝殿开工,次年6月8日竣工,工期近10个月。大雄宝殿是寺内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占地面积1155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756.2平方米,含地上大殿、地下功德堂。2001年9月30日文殊殿和普贤殿竣工。两殿占地面积共625.8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27平方米。2001年10月28日,举行一期工程落成典礼。

第二期工程于2002年2月28日开工,是年9月12日竣工。工程项目包括:寺内第二大殿观音殿和大势至殿、伽蓝殿、山门、客堂、泼尘斋、钟鼓楼等八座地上殿堂及地下万佛堂,占地总面积1471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138平方米。分别为一至二层建筑,仿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2002年10月20日,云翔寺举行二期工程落成典礼。

第三期工程于2003年6月28日开工,是年12月28日竣工。工程项目为寺院第三进的主体,有僧寮、居士寮、历史文物陈列馆、斋房、主持室等,占地面积1732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409平方米。二至三层,亦为仿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附属工程在第二期工程期间的2002年7月起,开始进行寺内绿化建设。整个绿化工程为三庭院回廊山水布局设计,总面积2630平方米。其中包括观音殿两侧的椭圆形不规则小池,东为八功德水,西为七宝池。栽有老桂、幼松、古桧、冬青、桃木、竹林等,并植草地;与二期工程同时进行的还有连接大雄宝殿、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的回廊和周长190米的围墙。整个回廊四周通连,错落有致,全长122.3米。附属工程占地总面积757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88平方米。

206c4cbce84348dcad28101e1e0a6504.Jpeg

云翔寺重建落成庆典

2004年11月19日,举行云翔寺落成典礼。全寺为一组仿晚唐风格的寺院建筑群,三进庭院,依中轴线作对称布置,由山门殿、伽蓝殿、大势至殿、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和地下建筑万佛堂、功德堂及其他辅助建筑组成,建筑总面积9318平方米,内含地下建筑3109平方米。其中钟、鼓楼之高和地下万佛堂、功德堂之大,均为迄今上海寺院之最。

 

 

来源:《南翔镇志(1988~2011)》

文字摘录,图片整理:王健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