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方志书 > 地方史料

解读《南翔镇志》▏文物古迹在南翔

日期:2017-06-01


解读《南翔镇志》▏文物古迹在南翔

 

南南翔古镇内文物古迹众多,至2011年,拥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9个、区级文物登记保护9处,宋代南翔寺山门遗迹、废井等10处和民国时期域内碉堡等遗存文物10处及古猗园内有明清文物、古建筑20处。南翔镇是一个集建筑遗产、文物古迹、古镇风貌、传统文化为一体的江南古镇,反映了以水文化为内涵的水乡自然景观和商业集市为特征的江南城镇生活方式,具有鲜明的吴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相融合的特色。

古寺古庙

 

296eba02c68a4455b92e21fe84029bc0.Jpeg

 

南翔镇图(原载清嘉庆《南翔镇志》),可见云翔寺、大德寺、万安寺等

据清嘉庆《南翔镇志》与1992年版《南翔镇志》等史料记载,南翔自梁天监年间到明、清年间,有白鹤南翔寺、大德万寿寺、泰定万安寺、州城隍庙等寺庙31座。梁天监四年(505),建白鹤南翔寺于此,因寺成镇,遂得名,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唐代中叶,南翔寺达到全盛时期,庙基达12公顷。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清圣祖御赐“云翔寺”(又名“白鹤寺”“南翔寺”),以其美妙的传说、悠久的历史、恢弘的建筑,最为诗人们所赞叹。流传下来的诗中,有数十首是写寺庙景色及其古迹文物的。唐代戴叔伦《白鹤寺访慧上人》中的“云霞色酽禅房衲,星月光涵古殿灯”,元代苏大年的“老屋半题唐岁月,断碑多刻宋文章”,清代江宏的“风度阁钟松院静,云依殿霭石幢高”,写景生动;宋末元初葛天民的“殿角参差高入云,一堂可著千僧饭”,元代纯让的“殿堂廊庑千百楹,日月照耀金碧明”,写出寺院规模之宏伟;宋代居简的“荒破齐梁地,宏开释梵家”和张商英的“白鹤南翔阅岁年,鹤飞僧逝世空传”,元代刘若水的“千载梁朝寺,曾闻瑞鹤翔”等,尽写了白鹤南翔寺的传说。南翔寺内有尊胜陀罗尼经幢2座,俗称经幢石,原对峙于南翔寺大雄宝殿前,是当年寺中的八景之一。

 

梁朝井

850d2ff90d0a4337a40bae4450b0f25a.Png

 

南南翔寺的遗物,共五口,两口在砖塔旁,两口在山门外,一口在原大雄宝殿西。山门外的两口,原来还在使用,久旱不竭。1961年,为拓宽街道和翻修房屋,用石块封口,埋在人民街下。大雄宝殿西的一口,早已填没。

 

五代砖塔

a7cea9c564db4c2fbdb1ec05200f1047.Png

 

在镇中心香花桥北堍,有南翔寺砖塔一对,是建于梁天监年间的白鹤南翔寺遗物。1985年起修葺,至1987年重现风姿,基本恢复原貌。

 

鹤槎山

d3470e96cedd4ecf9b33e7dc5897f6e0.Png

 

在北市梢沪宜公路东侧,是南宋建炎四年(1130)抗金名将韩世忠所筑供军事联络通讯用的烽火墩,山麓仍保留清代所建的香雪庵。清咸丰三年(1853),南翔罗汉党在此聚集千余农民武装起义。清同治元年(1862)太平军在此抗击英法侵略军,山上留存的古银杏树杆上仍留有当年的弹痕。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建筑的碉堡一座,仍在山上。鹤槎山也是著名的人文景观。

 

天恩桥

ff26da11442e40a893930e046ac0e0cf.Png 

在镇北,跨横沥,旧称真圣堂桥,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三孔拱形石桥,离地高5.5米,雄伟壮观,保存完好,富有江南田园韵味和诗情画意,“天恩赏月”为南翔一景。天恩桥还是独特的水上立交桥,桥外孔下有小石桥,专供纤夫所用,天恩桥另一支流上还有平板石桥,因此,古有“一步三桥”之说,在中国桥梁史上实属罕见。

 

石经幢

d7d7859594ad4e07b834d35036e1c07d.Png 

原矗立于南翔寺大雄殿前,东西两座,高近10米,仰莲基座,幢身六面,飞檐幢顶,造型壮丽挺秀。上镌尊胜陀罗尼经和四大天王等佛像。幢柱八角七级,每级刻有云纹、莲瓣、天王、力士等。两幢内容不一,稍有高低。一座建于唐咸通八年(867),另一座建于唐乾符二年(875)。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子湘和尚等重修。元元统元年(1333)为建造大殿,向前迁移,添新易旧,次年重镌经文。清代诗人柯炌作《经幢石》云:“危立双幢秀石成,深镌经卷法书明。凭虚奕奕龙神护,映彻高高天宇清。长镇灵山风雨靖,宏开梵网讲坛平。游人仰止西来意,自觉几微禅悦生。”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被台风刮倒一座,清嘉庆元年(1796)由宗唯和尚重修。寺毁后一座倒塌,一座仍屹立在废墟上。1959年由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移入古猗园,分别竖立在南厅和微音阁前,于1962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厅前的一座上部于1968年遭雷击,现只剩三分之二。微音阁前的一座上部佛像于“文化大革命”初期被凿填平。1977年12月调整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普同塔

88f333f09f15430aa621622b7a450008.Png

 

原在南翔寺九品观荷花池中,六面七级,上镌如来佛像和花卉,高3米许,造型精美,建于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1959年经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整理后,移入古猗园,置于不系舟北的土阜上。1960年1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春迁入鹤寿轩西的荷花池中。

 

 

来源:《南翔镇志(1988~2011)》

                                                                                                                                                                                                                                整理:王健欣